“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对祖国的爱、对文字的爱、对人类的爱永远是翻译文学的灵魂所在”。《卡拉马佐夫兄弟》译者、“资深翻译家”、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俄语系教授徐振亚在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开展仪式上说。

穿越时代的历史回响,穿梭世界文化之林,2025年4月21日,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开展仪式暨“译通天下·言立寰宇:华东师大翻译家精神传承”研讨会在华东师大Betway必威西汉姆联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指导,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图书馆、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校职能部门领导,丽娃河畔的翻译家代表,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原院长张春柏、陆留弟、袁筱一和原党委书记俞黎阳、黄薇,主办单位负责人及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师生代表参加。活动特邀知名校友代表、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华东师大外文系1985届校友李成出席。


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开展仪式

红色是翻译家们的精神底色

“在光华百年之际,传承发扬丽娃河畔的翻译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在致辞中强调:“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的翻译家们始终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相信新落地建成的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将满载翻译家们的拳拳爱国心、浓浓报国志、深深赤子情,砥砺新时代青年师生在世界剧变的浪潮中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能够获得丰沛的精神滋养和强烈的思想共鸣。”

红色是翻译家精神的底色。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校友、翻译首个中文全译本《资本论》的郭大力曾说:“我译这部书,只觉得一点,有革命的需要”。和郭大力一样的华东师大红色翻译家,还有为毛泽东和斯诺担任翻译、译介了《反杜林论》的吴亮平;有新中国第一位外交官、高尔基《海燕》的译者戈宝权等。到了华东师大建校后,学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被誉为“地道的文理兼容的翻译家”周煦良,开创用格律韵文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孙大雨,为匈牙利语、波兰语翻译做出突出贡献的施蛰存,获得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王智量等诸多翻译家均曾学习或执教于此。他们以笔为桥,着力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构成了多元文化引介的立体图谱;以笔为尺,言为士则、度量为人为师为学的厚度,探索育人育才育心的深度,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写照。到如今,以Betway必威西汉姆联为轴心的华东师大新时代翻译家和青年译者正用各具风格气派的翻译佳作,在文明互鉴的潮流中激荡起时代回响,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

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翻译家手稿展示区

“三馆”合一,发挥场馆育人新效能

在开展仪式上,华东师大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知名校友李成与华东师大校友工作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任开蕾共同为“校友之家”揭牌。翻译家张春柏、陆留弟、徐振亚、费春放、袁筱一和Betway必威西汉姆联院长杨延宁为“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揭牌。

“校友之家”揭牌

“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揭牌

“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院建设,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始终都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做老师,千万千万不能亏待我们的学生。”资深翻译家、华东师大本科教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前院长张春柏教授对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的落成表示由衷地祝贺。在他看来,做好翻译是专业本分,教好学生是为师之本。“虽然现在各种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的育人一定要有温度,要言传身教、行为世范,和学生情感上的连接是机器取代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陈列室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

作为“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文化品牌的发起人之一,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外院学院原党委书记闫露提到,新一代的青年译者们正在樱桃河畔成长,他们是丽娃河畔翻译家精神的传承者,也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希望他们能够以敬业和专业,把缤纷的世界讲给中国,也把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讲给世界。

党员之家、师生小家、校友之家“三馆合一”

“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不仅是翻译家精神的传承地,也将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党员之家、发扬教育家精神的师生小家、联系校友情感的校友之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党委书记韩春红在主持时着重介绍了陈列室的场馆育人属性。在陈列室设计之初,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充分考虑到文化空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发爱国荣校情怀、凝聚情感价值认同上的重要作用,以温馨、暖心、匠心为目标打造“三馆合一”的文化场域。

新时代翻译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新时代翻译家精神如何传承与发扬?如何促进中国声音在国际语境中的译介与传播?开展仪式结束后,“译通天下·言立寰宇:华东师大翻译家精神传承”研讨会拉开帷幕。研讨会由Betway必威西汉姆联院长杨延宁及副院长赵刚主持。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和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Betway必威西汉姆联“译基金”捐赠人李成校友开展“东升西降的时代之变”主题讲座。他分享了对世界局势多变性的看法,同时鼓励新时代青年学子强化专业本领,努力运用外语所长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和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Betway必威西汉姆联“译基金”捐赠人李成校友开展讲座

在“传承翻译家精神的实践探索”研讨会上,“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文化品牌的发起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华东师大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原院长、华东师大Betway必威西汉姆联法语系教授袁筱一,Betway必威西汉姆联俄语系教授徐振亚,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原院长、翻译系张春柏教授,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原院长、日语系陆留弟教授,Betway必威西汉姆联英语系教授费春放开展对谈。

张春柏认为,传承和创新是翻译家精神所在,在向老一辈翻译家致敬的同时,新一代青年译者应该响应时代的呼唤,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徐振亚提到了译者身份的变化历程,认为在新时代发扬翻译家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青年人能够守住初心,将翻译事业不断传承下去。

陆留弟认为,翻译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翻译家精神能够在接续传承中发扬光大。

费春放结合自身的戏剧翻译经验,认为高水平的文学或戏剧的翻译需要学术、艺术和技术的融会贯通,只有不断提高艺术修养、文化涵养和科研能力,才能为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作贡献。

袁筱一提到,翻译家精神的本质在于“求真求是求美”,翻译是一种“理解之心”,这就意味着AI技术可以实现翻译本身的动作,但是无法传递文字中裹挟的人类文明,这是我们在当代仍需弘扬翻译家精神的重要原因。

“传承翻译家精神的实践探索”研讨会

在“中国声音在国际语境中的译介与传播”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必威西汉姆联官网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吴瑞君,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夏建国,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金玉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吴瑞君强调,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翻译学科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是急需思考的问题。她认为,翻译工作者具有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跨文化的敏感性及高超的信息转化能力,在翻译人才的培养及翻译研究中,可以从强化学生的大模型运用及数据处理能力、聚焦政策视角及加强智库转化能力等三方面提升育人实效,同时弘扬翻译家们的教育家情怀,不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引导学生胸怀家国天下。

夏建国建议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充分发挥多语种等学科优势以及翻译家群等深厚文化底蕴,追求新时代翻译工作的“信达雅”,建设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为加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金玉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置换,而是一种艺术创造。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工作者既要善用技术工具提升传播效能,更要以人文情怀传递文化精髓。丽娃河畔的翻译家已成为具有华东师大特色的校史文化IP,传承弘扬前辈先贤“精益求精、胸怀天下”的精神,将有助于致力从事翻译事业的青年学子成为真正的翻译家。

“中国声音在国际语境中的译介与传播”研讨会

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展览由“文起丽娃河”“拾香译名篇”“语筑共同体”三部分组成,以“勇担时代使命”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不同时代的翻译家们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成果,展示了由校图书馆特藏建设中心征集收藏的王智量、王冀刚、何敬业、徐振亚、曹国维、曹乃云的手稿文献,以及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提供的戈宝权手稿,包括《海燕》(戈宝权译稿),《叶甫盖尼·奥涅金》《屠格涅夫散文诗》(王智量译稿),《契诃夫文集》《克雷洛夫寓言》(王冀刚译稿),《狮王》《磨坊信札》(何敬业译稿),《卡拉马佐夫兄弟》《基坑》《罗亭》(徐振亚译稿),《罪与罚》《大师和玛格丽特》(曹国维译稿),《尼伯龙根之歌》《一千零一夜》(曹乃云译稿),以及部分相关书信,同时对新时代华东师大中青年译者的多元译介风格和方式进行介绍,立体化呈现了华东师大翻译家群体薪火相传的精神脉络。

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图书馆特藏建设中心馆员丁嘉晖在导览中向师生们介绍了手稿征集背后的故事,他说:“翻译是跨越语言藩篱的双向奔赴,既是以他者之镜观照世界的明辨之路,亦是以母语为锚守护文明根脉的坚守之道。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明记忆的重要场所,自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人类多元文化、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神圣使命。”

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图书馆特藏建设中心馆员丁嘉晖与学术型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张韩为师生们讲解手稿

部分翻译家的翻译手稿原件

展览学生讲解员、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学术型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陈舒婷认为,翻译家们的事迹感人肺腑:“这是与我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感召,让我们能产生深刻的思想共鸣。讲好翻译家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讲好师大人爱党爱国、求真求是、育人育才的故事,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在未来将师大翻译家的精神代代相传。”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学术型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陈舒婷为师生开展讲解

翻译家AI互动展示区

师生参观展览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据悉,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陈列室开放时间为每周工作日9时—16时,欢迎在校师生前来参观。


文:冯烨

图:邹鑫、冯烨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